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

奧客

殺價,是經常出現的消費行為,只為了少出點成本,卻想得到相同的商品. 那麼,一瓶70元純手工熬煮的飲品,你或許不會出價,二瓶140元,你還是會乖乖掏錢,但三瓶210元呢?你還是會照付嗎?還是會出價200元?我想知道,客人是用什麼心態來消費的?如果我告訴你,不論是一斤還是十斤甚或是百斤的原料,店家並沒有辦法以量制價來控制成本,你喝到一口或一杯或一瓶的冷飲,都是店家每天日晒雨淋辛苦煎煮現做限量的,醬你還會殺價嗎?大多數的客人是:不會的!但我今天遇到2個人卻是…
第1個是女客人,買了2個品項的飲料,三瓶共200元,一再跟我砍價(我是不懂整數有何議價空間呢?),明白告知:無法照辦後,客人點頭表示同意,卻在付錢時趁有其他客人,付了一張百元鈔+10元銅板8枚+5元銅板2枚,對,沒錯,就是少10元,這190元也正是她原本的開價.
第2個是男客人,起初宣稱是他經常光顧的店沒開所以來買我們家的,也因此出現我們賣較貴的論點,解釋因為瓶裝大小不同,實際換算後,我們家才是較便宜的,他才能接受;接著就是殺價了,三瓶210元,一定要少他10元,我們不依,還是惹惱了客人,最終他決定只買2瓶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